WFU

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

核心素養的概念及其課程轉化研習心得

知識不存在於資料庫,而存在於人;資訊只有參與於社會生活時,才能成為知識。~引自歐用生教授

教育作為其背後皆存在著哲學觀點,教育改革猶如鐘擺效應,擺盪在精粹主義與實用主義兩種哲學觀的思辨中。精粹主義主張以基本學科為教育過程中心,強調心智的訓練,並且以教師為中心。實用主義(Pragmatis)衍生自希臘文,其原意是行動(Action),主張從做中學及兒童中心主義。就我的觀點,核心素養巧妙的汲取與微調兩派哲學思想,重視暗默知識的公開化,培養學科內的功能性知能;更重視知識在情境脈絡中是否能發揮功能,進而從學習中培養領導者,達成實踐智慧與具備崇高道德的目的。

若單就素養而論,Functional是重要且必備的條件,Functional此單字可翻譯為實用或功能性,不難看出所帶有實用主義的色彩,再則無論是素養導向的教學,或是PISA 2012有關閱讀素養、數學素養、科學素養等,更與精粹主義所強調能力的培養與關注眼前現象之論點,有異曲同工之妙。綜上所述,素養不只要求擁有,更要求美好,它兼具習得學科內容與原理原則,更試圖延伸至問題解決、團隊合作、推理創意等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能力,如同我所引用歐教授的前言「知識不存在於資料庫,而存在於人;資訊只有參與於社會生活時,才能成為知識。」

而若我們從素養(Functional literacy)再進一步討論到核心素養(Generic competence),在我個人解讀,「轉化」是箇中關鍵,如何從工具理性或績效責任的學習中,轉化為重視倫理、涵養心靈與欣賞美學,是新課綱中大開大闔的要務。以課程的技術觀而言,如果老師認為做不到,他就不會去做;以課程的文化觀而言,如果老師沒有自信,他也不會去做,現階段不難想像老師的困難在於如何跨領域、如何跨學科,或如何跨年級去規劃具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。這個問題自不在此篇討論範疇內,但重新想像學校這件事是必要的,我堅信教師要有承諾,付出更多努力去分析合理性;校長也要自我策勵,從看似間接又直接的風光中,聞一聞土地的味道、想一想學生的樣貌、聽一聽教師的期待,才能確切踏穩新課綱的每一哩路。